川芎酒-(口眼斜)

川芎酒-(口眼斜)

【来源】《普济方》 【配方】川芎、羌活(去芦头)各30克,莽草20克,细辛、甘草(炙)各30克,黑豆(炒)60克,酒100毫升。 【制法】将上药粗捣碎,分作8份,每份用酒煎取50毫升。 【主治】热毒风...
北地太守酒-(蛊毒)

北地太守酒-(蛊毒)

蛊毒名出《肘后方》,多因感染变惑于气,或中蛊毒所致,症情复杂,变化不一,病情较重,可见于一些危重病证、恙虫病、急慢性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及阿米巴痢等病,《诸病源候论》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
《太平圣惠方》-(祛黧黑斑)

《太平圣惠方》-(祛黧黑斑)

黧黑班又名“面 ”、“黧黑 ”。多由于肾亏火旺,血虚不荣,火燥结滞或肝郁气所致。好发于面部,女性多见。皮损呈黄褐或淡黑色斑块,形状大小不一,枯暗无光泽,境界清楚,不高出皮肤。与今之黄褐斑、黑肤黑变病相...
侧子酒(四)-(脚气)

侧子酒(四)-(脚气)

【来源】《普济方》 【配方】侧子(炮)四两,生石斛(碎)三两,磁石八两,独活三两,秦艽三两,甘草(炙)三两,紫苏茎一握,前胡四两,防风三两,茯苓八两,黄苓三两,五味子四两,防己三两,桂心三两,丹参三两...
大豆酒方(一)-(头痛)

大豆酒方(一)-(头痛)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配方】大豆(炒令无声)三升。 【制法】先以一斗二升瓶盛清酒九升,乘豆热即倾著酒中,密泥头七日。 【主治】治头风。 【用法】温服之。 说明:①《医部全录》用大豆二升,大豆炒令...
菖蒲酒(一)-(痿证)

菖蒲酒(一)-(痿证)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方】石菖蒲。 【制法】上药煎汁,或酿或浸。 【主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用法】饮之。 说明:本方见于《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
当归酒(五)-(痿证)

当归酒(五)-(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驰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多因热病伤阴,筋脉失养;或湿热浸淫筋脉肌肉;或肝肾亏耗,精血不足;或瘀血阻滞脉络等原因造成。根据其临床表现,又有皮痿、肉痿、筋痿、脉痿、骨痿等不同。 治疗...
白术酒(四)-(产后风痉)

白术酒(四)-(产后风痉)

【来源】《普济方》 【配方】白术(为细散)。 【制法】用温酒调。一方用白术四两切细,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效。 【主治】治产后风痉,偏身冷直,口噤,不识人,兼治中风。 【用法】温酒调下二钱。
白石英浸酒方-(痹证)

白石英浸酒方-(痹证)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白石英(碎如大麻粒)、磁石(火煅令赤醋淬如此五遍捣)各五两。 【制法】上二味,粗捣筛,生绢囊贮,以酒一升浸,经五六日。 【主治】风湿周痹,肢节中痛,不可持物,行动无力,耳...
常春藤酒-(口眼斜)

常春藤酒-(口眼斜)

口眼斜,或作口眼歪斜,古有口面口呙斜、口僻眼急等,现称歪嘴风、面瘫,与现代医学之面神经炎所指类同。临床表现为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额部皱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不能做皱额、闭目、鼓颊等动作;进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