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写作群体,我们不仅仅向读者分享我们的经历或者故事,还有我们自己的观点。因为写文字的人更容易有自己的思想,也更想向公众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涉及丰富的主题,从政治到文化,从家庭到园艺。
一般表达我们的观点思想,主要是通过写评论性文章,比如给杂志社或者报纸专栏供稿,如果你给报纸或者杂志专栏供稿,你就进入了公共话语领域。专栏不同于一般的报刊文章。一般报刊文章内容的时间和地点是锁定的;五年之后,它们就不再有人想看。而专栏既不限定时间,也不限定地点,尽管它们也经常讲述某个热点话题或者对某一地区有所侧重,但是,它们的重点在于亮出观点而非报道新闻。即使在五年之后,好的专栏作品仍然能够吸引读者。
写专栏文章不仅意味着你可以向世界发出声音,而且还使你获得了为其他形式的出版物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因为写精炼而好读的文章是一种绝好的锻炼。行文简练是非常关键的。
编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纽约时报》的大卫·希普利写的征稿启事是这样的:
“我们需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思路清晰、具有新闻价值的、有生命力的原创性作品。欢迎写出个人经历或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尤其是能够驾驭宏大主题的投稿。”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肯德拉·诺丁要求:
“专栏版是就政治、家庭、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开辟的评论和争鸣平台。如果有民众关心或评述精彩的文章出现,我们将十分欢迎。”
美国国家科学院专栏服务中心的大卫·贾穆尔还说:
“编辑本身并没有预期,不管是写本地毒贩的一篇引人入胜的个人叙述还是另一篇有关联邦国债赤字的扎实分析……只要是读者关心的,就是最好的主题。”
那么你怎样才能发现那些读者关心的、有关宏旨的主题呢?答案是你需要关心时政要闻,而且只写那些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写得兴致盎然,读者读起来也会如此。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迫切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免受核武器威胁的世界中,那么你就应该着手在这个领域做调查,也许还会参加到某些禁核运动中去,然后你才可以写得有理有据。这是你作为一个专栏作者应该做的。想想那些发行量数字吧,你的文字是有影响力的。
——吸引眼球(通过引人入胜的个人叙述)
——引起共鸣(对读者开诚布公,让其感同身受)
——脚踏实地(为主题指明方向)
以上这三个要素对于写出一篇成功的评论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段开头选自《国际先锋论坛报》(2005年9月10日)“此时此刻”专栏的一篇文章,名为《“9·11”——英雄主义,以及它的分崩离析》,由凯莉·勒迈克创作。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妈妈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过世的,很难相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年。每当我的电话响起,我发现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期待来电联系人跳出的是‘妈妈来电’的字样。”
我们的注意力会立即被这种自然亲切的笔调所吸引。作者主动向读者坦白了发生在母亲身上的灾难。接下来怎么处理呢?勒迈克本可以写她和母亲之间的对话,但是她跳过了这段内容,而是想象母亲与美国读者进行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她的母亲得以向美国人民说明她所承受的灾难的意义所在。
勒迈克闪回了她童年时候的片段,想起当时她母亲在她和她的小姐姐之间做出调解的努力。母亲让她们相互拥抱然后和好,告诉她们说她们永远都会是姐妹,而且这个事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作为读者,你会对这样的描述感到亲切,因为这让你回忆起了相似的经历。这就是共鸣。
勒迈克在结尾处呼吁美国人民再次团结起来:“让我们停止不断的内斗,团结成一个我们本可以成为的伟大国家吧。母亲的话语提醒我们国家的领导者,我们都是美国人,而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勒迈克提出了某种让你有所思考的东西。她为如何保护国家免于日后的暴力给出了方向。她要求领导者,以及她的读者,牢记大家都是美国人这一重要事实。
能否“戳中痛处”是快速检验一篇评论文章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几条指南能够帮你架构自己的评论作品。
——写那些对你至关重要的东西,而且要确保自己有资格作出评论
——运用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写出你为什么关心它们
——第一句话就要抓住读者
——尽早亮出主题,以便使读者确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就单一论点充分阐述,缩小文章的范围
——举例说明观点,多运用鲜活的事例和对白。一个好例子能抵百千言
——多用短句,段落不要太长。以视觉方式思考
——巧妙结尾。总结主要观点,同时首尾呼应
你在写专栏的时候要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又怎么样呢?谁在乎呢?”要知道,你有机会使这篇文章被成百上千人读到。如果你选择的主题确实对你自己至关重要,那么就要保证每一段都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不管涉及的是国家大事还是本地人关心的事情。只有你自己对此足够关注,读者才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