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害怕接纳自我。

炼己者2个月前发布 李冰
6 00

2022年之前,我最害怕的事情,是发现自己是一个“娘炮”。

我生在传统的山东地区。

在我所受到的无形的环境教育中,默认的典型男人的形象,应该是顶天立地,坚韧,冷酷,刚猛无前,能“罩得住别人”的类型。

但是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上的学校,普遍管理体系落后,生源质量很低。

在男性学生之间的关系,带有着非常强烈的原始雄竞的那种味道——

在男性学生群体中,他们并不以学业的好坏,作为评判同类位阶的标准;

而是以“我认识哪些混混、我有多少兄弟、要打架我能叫来多少人、我欺负了谁他不敢还手”等等,作为衡量自己在男性群体中地位高低的依据。

所以在那个时候,一个不具备武力优势、也不擅长经营“人脉关系”的我,在同性群体中持续体会到的、是一种长期的自尊焦虑。

那些混混同学们,会总是摆出一副牛逼轰轰瞧不起人、随时可以把你打一顿的样子。

这种状态让我觉得非常的屈辱,仿佛只有他们才是人,而我只是随时可以被他们捏死的蝼蚁,是任由他们驱使的奴仆。

然而尽管屈辱,愤怒,但事实上我又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而且面对这些混混时我还会总是对他们产生畏惧。

这就让我的内心更加的屈辱:这些混混他们自己趾高气昂就罢了,而我竟然还真的会害怕他们,这让我更觉得羞耻,为自己的胆怯而羞耻。

这几乎成了我的一个心结,这些复杂的屈辱感令我总是如鲠在喉,我一直强烈的想要摆脱这种总是低人一等的屈辱感。

直到高中时,我半是机缘巧合、半是自己主动的成为了一个混混,那种屈辱感终于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了。

我讲前面这些事情,我想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非常的搞笑,怎么一个小屁孩的内心戏这么多呢?

让现在的我去看待,也觉得挺幼稚的——但再仔细想想,这其实一点都不搞笑。

这几年社会治安环境的极大优化、以及人口素质的极大提升,令大部分生在安全环境中的人,无法理解2013年之前落后农村地区校园环境的恶劣,甚至让我自己都有点忘了:

100多人围在一起把一个人从走廊的东头踹到西头,从西头踹到东头;

用自行车锁把一个人的脑袋当众砸的冒血,并让他跪下认错;

我和十来高中生拿着木棍,对战对方几个成年人,那叫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吓得对面叫来站场子的专业混混面色煞白只敢旁边站着;

干完仗各有受伤的两帮人在同一个医院又碰到了,尴尬的只能装作没看见免得碍于面子还得再干一仗;

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打过架,甚至见过的打架的场景都不多,所以我想应该大部分人是无法理解我之前持续那么多年的恐惧的——

那些看起来很傲慢总要压你一头的人是真的可能会打你,而且很可能是会见雪的。

但是从我上大学开始,我突然发现我周围人群的素质陡然提升了一大截,我似乎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感到屈辱和担忧了。

然而环境的优化终究是外在的改变,我的内在还是遗留着根深蒂固的恐惧:

我发现自己还是很胆小、优柔寡断、心慈手软、没有主见、非常容易被别人改变、

宁愿让自己受委屈也不忍心让伤害我的人受伤、说话做事的时候也扭扭捏捏、总是瞻前顾后、容易焦虑。

 

而且尤其怕黑怕鬼,我晚上不开灯就不敢去卫生间,洗澡的时候一到洗头的环节就要加快速度,因为闭眼太长总容易害怕觉得旁边有个鬼在看着我。

这些软弱的表现令我觉得羞耻,但是又一直改变不了,所以我就欲盖弥彰,对此变得非常敏感——就像一开始我说的,我特别害怕发现自己是个娘炮。

注意,我说的是 我-害怕-“发现自己是个娘炮”——

这不意味着我不是娘炮,事实上我过去的确有一些挺娘炮的言行举止:

我说话的时候温声细语不够果断、我待人接物时会下意识放低自己的姿态、我行住坐卧的姿势是内敛的一看上去就没有气场……

所以客观来讲,我身上的确有些娘炮的表现,包括现在其实也还有一点点,区别只在于过去我对于这一点非常在意但又不敢承认、而现在我不在乎。

这样害怕发现自己是个娘炮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的时间,久到我以为我这辈子可能就会这样了,我将一辈子都是一个胆小的、娘炮的男人,不可能改变了。

但最终我还是改变了,以一种令我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达成的。

这个改变首先始于我完全克服了自己怕鬼怕黑的这个问题,然后以这个改变为起点,把我所有的胆怯和恐惧都彻底掀翻了。

(我是怎么克服怕鬼这个问题的,我做成了一个叫《一小时解决怕鬼问题》的系列课,这个系列课我只会在这篇文章里宣传这一次,之后能不能看到这个课就全凭缘分了。)

在心理学的角度上,“鬼”其实就是我们的“恐惧”这种情绪的一个意象,鬼本身就“象征”着恐惧。

克服了怕鬼,也就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自身的恐惧。

我克服了意识中持续的恐惧和紧张,于是过去一直被压抑的攻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全然的释放,在一段时间内,我成为了一个脾气暴躁、傲慢无礼、见谁怼谁的人。

在这段时间内我得罪了很多人,也给不少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甚至和很多人发生了骂战。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时,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他问我,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那个问题对我很有触动,于是我闭上眼睛细细体会。

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我自己的某种理想化的男性角色,而是出现了一个意象:

是一根巨大的、冰冷的、生了一点锈的、具有极强肃杀气息的钢铁。

这块钢铁是勇猛的、无畏的、是能够承担起很多的责任、能够保护很多人、但同时又是极度残忍无情的。

接着我又发现,我理想中的男人的形象在现实中、也包括在所有的影视剧中,都无法找到一个精准的对应角色。

因为不管是看似多么强大的男性角色,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着一些软弱、脆弱、温柔、狡黠、或是善良的部分,他们都称不上是极度的残忍无情。

如果非要找一个我理想中的男性角色的形象,我绞尽脑汁想到的要么是毫无感情的机器人,要么就是很多影视剧中的冷酷无情的反派。

当时我稍微有点吃惊:我竟然渴望成为绝对的残忍无情的人,难道我竟然是隐藏的反社会人格吗?

这个疑惑在之后两天让我有点惴惴不安,因为我又开始有些“害怕”发现自己是反社会人格了。

当然,到了第三天我就想明白了:我之前害怕自己是个娘炮,现在害怕自己是反社会,这两种害怕刚好是两个极端,但它们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我都是在害怕接纳自我罢了。

仔细的去体会这一点,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接纳自我?

原因有两个:

第一,你其实一直处于『假性自体』的状态,接纳自我对于你而言,意味着要和真实的自我链接。

而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件太久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会让你产生本能的恐惧。

『真性自体』代表着我们处于放松的、自然的、真实的状态。

我们可以坦然的表达自己的任何感受,可以不为了迎合外界而说违心的话,我们可以感知到自我的存在在世界面前是安全的、是被允许的。

而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持续受到外界的控制和压迫、并特别是在他的婴儿期,他的母亲不能满足他婴儿期的全能感,反而要求这个婴儿去满足母亲的需要、顺从母亲的愿望,那么这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一种创伤。

为了应对这种创伤,那么这个人本能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会令他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假性自体

也就是一个迎合外界的要求,对外部环境和他人百依百顺的自体,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并维持内在的平衡。

当他处于『真性自体』的状态中时,他遭受的是父母的否定,他人的排斥,和社会的压迫,这是一种密不透风的负性状态。

而当他穿上那个为了迎合外界而发展出的『假性自体』时,他发现这时候父母开始夸奖他,别人开始赞赏他,社会开始给予他奖励了——

那么自然而然的,他就会更喜欢“住”在自己的『假性自体』里,进而长期的、离自己的『真性自体』就越来越远。

而『接纳自我』其实就是让一个人与自己的真实感受链接,并回归『真性自体』。

但是,回归『真性自体』对我们的潜意识而言,代表着要唤起过去的那些被否定、排斥和打压的负面情绪,我们不愿意再承受和面对这些负面情绪。

譬如我害怕发现自己是个娘炮,是因为娘炮的男生,在我上大学之前的校园经历里,是会遭遇严重的霸凌和鄙视的。

我们害怕接纳自我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能量是非常匮乏的,所以我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能改变。

你肉体的力量强弱与否是客观的,你今天只能拎起20公斤的东西,不可能明天就能拎起100公斤的东西;

而你心理能量的强弱与否则是主观的,你『相信』自己有多少力量,你就可以拥有多少力量。

——当然,你的『相信』很多时候也是由外界塑造的,持续的成功会让你“相信”自己的能量很足,持续的失败会让你“相信”自己的能量很弱。

一个持续生活在『假性自体』状态中的人,本质上是一个被外界彻底“打倒”了、对外界彻底“投降”了的人。

对外界投降,会让你『相信』自己是没有能量的,你『相信』一旦你接纳了真实的自我,而如果那个真实的自我是非常糟糕的,那么你对此就无能为力,毫无办法了。

所以你宁愿不接纳自己,以免那个真实且糟糕的自己跑了出来,给你酿成祸患。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澄清:接纳自我,不等于不进行自我改变。

不是说我身上有某个地方很糟糕,我接纳它,于是我就任由这个地方一直很糟糕,我就一直是一个很糟糕的人,不是的。

我时常强调一个观念,就是人不能被逻辑所束缚,逻辑是我们用于分析问题工具,逻辑不等于我们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

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始终要令『结果利己』。

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接纳自我就是接受自己糟糕的部分不做改变,那么很显然这并不是『结果利己』的,你只是在继续保持着很糟糕的状态罢了。

所以,我们当然不能、也毫无必要“为了接纳自我而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链接我们真实的感受,令我们回归到『真性自体』。

为什么要回归『真性自体』呢?

因为真性自体才是真实的自我,你在真性自体状态下所做出的改变才是真实不虚的、长久稳固的。

其次人在『经济独立』和『非经济独立』这两种状态下,我们应对外界压迫的处理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非经济独立』状态下,你的一切都必须依附于父母,所以这时候你发展出『假性自体』,可以说其实也是一个必然的、在事实层面也确实“挺不错”的应对方案。

但如果你到了『经济独立』的阶段,这时候『假性自体』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应对方案了,这个方案对于你来说已经落伍了、不再是最优解了。

注意,在这里我们不必附加任何感性的、夸大的成分,似乎『真性自体』就是绝对正确的,『假性自体』就一定是不好的,没有必要整这么多的内心戏。

我们只是需要认清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一个具有经济独立能力的人来说,『假性自体』是一个不适用于当前版本的心理防御机制。

所以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刻放弃掉这个旧版本的“装备”,转而选择一个适用于当前版本的应对策略。

对于任何回归『真性自体』的人来说,『流畅地改变自己这是我们本来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因为你就是你自己,你对自己当然拥有100%的控制权。

你说话不够铿锵有力,那就改变说话的语气,从现在开始就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讲话;

你优柔寡断,那从现在开始,就建立自己的决策系统,并100%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的行为举止很阴柔,那从现在开始你就昂首挺胸,板起脸,打开胯,行动迅速。

这样你还娘炮吗?你当然不娘炮了。

问题在于,任何自我改变事实上都不困难,但如果你处于『假性自体』的状态,这时候你的任何自我改变都像是你在指挥着一个扯线木偶改变一样,这种所谓的改变,你只是改变了一个外在的表象。

这种仅仅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改变当然是不够稳固的,也是很容易“复发”的。

所以,改变的第一步是要先“接纳”。

因为接纳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疗愈,很多原本你以为是很大的问题,往往在你接纳它之后,会发现这个问题就自动消失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人无法在高度紧张和内耗的状态下自我改变。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紧张和内耗会消耗我们的大量精力;

紧张和压力也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断释放皮质醇,于是我们就会变笨,理性思考的能力会持续下降,

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们几乎就没有任何额外的意志力资源用于自控。

当我们强烈的抗拒自己的某个部分的时候,我们还会把这个问题想象的非常严重,这会令我们产生夸大化、灾难化的诸多担忧;

这时候我们大部分的精力也会被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所吞噬,我们会一直在大脑中不断反刍,不断重播各种乱七八糟的剧情和画面,陷入极度的内耗。

『不接纳』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对立,你对自身某个部分的排斥越严重,你的自我对抗就越激烈,你就越紧张、越内耗,你可调动的心理资源就越少

——所以你越不接纳,你就越是难以改变这个问题,因为不接纳在不断消耗你的能量。

『接纳』则意味着你停止了这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你不再沉溺于无聊的左右脑互搏的游戏,你放松了下来。

放松意味着什么呢?

放松意味着能量的恢复,意味着大量可调动的心理资源,意味着一个可以轻松被“塑型”的心理状态。

紧张的心态令你像一块坚硬的石头一样难以改变,而放松的心态则令你变成了一块柔软的面团,你可以很轻松的就把自己揉捏成想要的样子。

再重复一遍:紧张的心态令你像一块坚硬的石头一样难以改变,而放松的心态则令你变成了一块柔软的面团,你可以很轻松的就把自己揉捏成想要的样子。

我们要『接纳自我』,是因为这是必须的、唯一的、也是正确且合理的道路,因为只有接纳才能终结自我对抗,才能让你放松,才能让你改变自己。

所以,你不必担心接纳自我就意味着你身上那个不好的地方就不会再改变了,恰恰相反,接纳了才能改变,接纳了才能轻松的、毫不费力的改变它。

甚至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就是靠你对它的排斥、对它的不接纳才得以维持的。

因为不接纳,你也是在“注视”它。

而注视就是在给你关注的地方投注能量,你越是害怕什么,就越是会更多的发现什么;你越是排斥什么,就越是发现这个东西会如影随形的粘着你。

所以,你一旦接纳它,不再对抗,而是允许它存在,你就发现你所排斥的这个部分就如同一只乖巧的哈巴狗一样安静了下来,它在你的头脑中不再特别,而是变得『平常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会对多少东西『视而不见——变得平常了,就意味着你会对它视而不见,它也就不再困扰你了。

『接纳自我』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也不是一件特别的事,它仅仅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在完成这件平常的事情之后,你要完成的下一步工作,就是终止过去的那种对外界百依百顺的应对模式,从你的『假性自体』中走出来,回归『真性自体』。

然后慢慢的去探索出,一个你和这个世界『全新』的相处模式——

一个在不会给你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优先让你自己舒服而不是优先让别人舒服、优先让你自己痛快而不是优先让外界痛快的相处模式。

当你逐渐发现,原来展露出『真性自体』我也能过的挺舒坦的时候,你的那件『假性自体』的旧衣裳,也就自然而然的会被你丢弃了。

 – END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