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觉多停留一会儿

创意写作坊2个月前发布 李冰
3 00

喜欢看老电影结束时缓缓跳出的“剧终”二字,然后片尾曲悠悠地响起,让人心里感到荡气回肠;也喜欢电影以一个虚晃的长镜头结束,给人一种渐渐远去的感觉,视觉一点点抽离,但感觉却一点点浓稠。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在心里默念“让这种感觉再多停留一会儿”…….

好的小说也是如此。阅读到最后,会忍不住放缓速度,最后掩上书本,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那种闭上眼睛片刻的回味,就是“深化的体验”。

“那里什么也没有。”我们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书得到这样的评价。

 

如果故事收尾的时候我们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我们依旧沉浸在书中那种虚构的梦幻里,缺乏深化的体验。即使我们读一部令人兴奋的快节奏小说,如果故事未能带着我们到达一个新层次,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体验,那么,这个故事结束不久我们就会忘记它。这或许会是一个有趣的旅程、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但是,阅读结束之后,我们还会再回过头来欣赏一番吗?

 

另一方面,当我们沉浸在一个更为复杂的情感体验之中,此时故事缓缓展开,直到最后那一页,故事中的人物还会与我们一起停留很久。我想起了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还想起了惊悚小说,比如迈克尔·康纳利的《消失的光线》(Lost Light)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还有青春小说,像《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和哈利·波特系列。

 

这些书的故事都比其他同类书籍更为复杂。

 

在一个深奥复杂的故事里,不仅有“这些、那些”,还有共鸣。这才是故事令人愉悦的地方,最后一个音符还萦绕在耳,就能够吸引读者回来再多读几遍。

 

多数深化只是提出关键问题并让想象力做出回答而已。

 

并且总是要寻找下一个答案。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先解决脑子里首先想出来的第一件事,或者是解决那些比较熟悉的事情。我们要寻找的应该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并寻找新的见解或可能性。

 

应该养成将可能性一一列出来的习惯,强迫自己把不喜欢的事情列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像金子一样有价值的东西。

 

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你会想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以及很多你想拥有或是追求的东西。

然后你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新材料。通常这个步骤就意味着将新材料添加到人物的背景故事和场景之中。

 

充分发挥想象之后要证明新材料的合理性。想象力——创造力——合理性,顺应这个步骤就能使故事得到深化。

 

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方面。有时我会先给学生一个主题,然后让他们自由灵活地写作。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写作不能停下来。

 

不要拒绝任何新鲜的想法。你应该抓住任何一个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通常这才是故事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时候,你会在这大片的文字当中发现一两处最有价值的表达,通常是在故事中间或是快要结束的时候。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陷入一些平淡无奇、耳熟能详的情节中。

 

然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了什么,并将最好的部分凸显出来。这些会成为小说创作中新鲜材料的主要成分。

 

记住这些,然后开始做深化练习。

 

将椅子扔到窗外

 

想象一下,你的主要人物在一个有飘窗的房间里,房间里有把椅子,主要人物把椅子扔出了窗外。为什么?何种情绪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愤怒?

悲痛?

失望?

 

现在,对这种情感做出合理的解释,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导致主要人物做出这种事情?最后,将这种强烈的情感变化转移到你的小说的一个场景之中。动作情节不一定非要是一样的——将椅子扔到窗外——但是这种感受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利用其他任何时间来为这种感觉再写一个新的合理的解释。

 

失去的爱

 

写下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三件东西,可以是你爱的人、你做的事、你去过的地方或是你的某个物品,花一些时间来列出一个清单。从这三个之中选出一个你最爱的,如果都一样喜欢的话,就随机选出其中的一个。

 

现在把自己放在一个场景之中。是的,就是你自己。在脑海里创作一个电影,这个电影就是关于你刚刚失去了最爱的东西。看着这一幕场景,直到你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

 

接下来,一直不停地写两分钟,记录下在那种场景中你内心思想的可能的变化。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扮演某个角色的演员。

 

然后,把材料放在一边,过一个小时再回过头来看看。仔细阅读你写的东西,应该突出出现在大脑中最新颖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材料和突兀的措辞。

 

把这些材料转移到你的主要人物身上,并将失掉心爱之物的细节加以调整,以符合人物的处境——其实,你完全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经历赋予这个人物。

 

创造一个合适的场景,并且合情合理地解释主要人物在那里失去了他的所爱。

 

有效的细节

 

有效的细节一般是单个的、描述性的成分——一个手势、一个形象、一个动作——包含诸多含义。这些细节可以立刻说明一个人物、背景或主题。

 

1.在你的书中确定一个气氛高度紧张的时刻。

2.列出可能出现在这个场景中的合适的动作、手势或背景描写。

3.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列出至少20~25种可能性。记住,想出好点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想出很多的点子,然后从中选出那个你想用的。

4.写一个包含这些细节的长段落,然后编辑这个段落,使它更加简洁、更有说服力。有效的细节应该是微妙的,而且细节本身起作用的时候效果才是最佳的。

 

“这不仅是我是谁的问题,而是我他妈的到底是谁”

 

在百老汇音乐剧《财星高照》(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中,青年才俊J·皮埃尔邦特·芬奇遇到了大老板J.B.比格雷,比格雷是 World Wide Wickets公司的总裁。比格雷掌管雇用和解雇的所有大权,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害怕他。当芬奇问他是否真的是比格雷的时候,比格雷回答说:“这不仅是我是谁的问题,而是我他妈的到底是谁。”

 

他知道自己是谁、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想让世界怎样看待他。

 

1.描述主要人物的三个形容词是什么?

2.从中选出一个形容词,书中人物认为这个词最能描述他的特点。

3.现在,口述5分钟的日志。让人物告诉你,为什么这不仅是他是谁的问题,而是他到底是谁的问题。

 

现在,从你的小说中找出另外一个人物描述主要人物的部分,可以是描述他的面部特征,也可以是问书中的其他人物怎么描述他。把你在这个练习中得到的材料合并进去。

 

接下来,应该检查包括主要人物在内的每个场景。是的,就是每个场景。重新调整所有的动作、思想和对话以增加新颖性,这样就会与你的想法相吻合。

 

神探科伦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像科伦布那样,这是皮特·佛尔克饰演的一个电视剧角色。表面上看,他是个步履蹒跚、笨手笨脚的警探。他会经常招惹嫌疑人,缠着他们问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当那些坏蛋以为科伦布要离开的时候,这个老谋深算的侦探就会停下来,转过身来说:“就再问一件事情……”然而,最后那个问题总会击中要害。

 

所以,你的主要人物最不希望被人问及的问题是什么?

 

在书中创建一个对话,由对话人给出答案。应该注意的是,你的主要人物不一定非要做出回答!当然,这取决于你。

 

就像所有应该深化的问题都取决于你一样。但我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练习材料最终会将你的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