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创意写作坊2个月前发布 李冰
3 00

01

并不是很多人,会很坦然地说,我喜欢写作。就像我一开始那样。对于写作,我只是暗暗在心里喜欢着,偷偷地买了些书回来学习。连面对家里人,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我想学习写作。

那应该是五年前的事了,我的心里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有一个很微弱犹疑的声音说,要不要试试看写作?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职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母亲突然病重,让我觉得生命脆弱的就像一个鸡蛋,经不起磕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突然,手一滑,鸡蛋就会掉在地上碎了。

我想我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的文学素养其实并不高,因为阅读得少。从小只会在乡村郊野捉鱼捞虾,躲在油菜花田里安静地数路过的行人。也有偶尔躺在草垛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发呆的时候,记忆中有次还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不过不是银白色很高贵的那种,而是一个令大人都觉得恐慌的火球。

可是我的作文写得好。上了初中后,有一次教导主任突然问我,你平时都看什么?我有点受宠若惊,愕然地回答:看电视!这下轮到教导主任鄂然了,他只好一边飘过一边喃喃地说:怎么作文写得那么好。现在想来,他当时的额头上应该有很多黑线。

在追寻自身价值的那段时间里,我靠着这些珍贵的赞美,好像拉住了一条救命的缆绳,而不至于让自己坠落得那么快。

多萝西娅的《成为作家》里有一个叫做“清晨写作”的练习,作者信誓旦旦地说,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想着成为作家。我因此时常怀疑自己,一个平时都很少看小说的人,又如何去写小说。我对写作的理解就是这么浅显。

作家是什么?写作是什么?如果按照书上给的标准,那我是注定什么也做不了的。可是我明明是喜欢手握着笔的感觉,也喜欢敲打键盘的感觉,喜欢将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的感觉,也喜欢表达出来后那种身心澄净的感觉。

我决定不信那些斩钉截铁的言辞。

我是写不出来什么像样的小说,可是我能够写出自己的想法。我是没有办法做到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写作,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书写。

“半夜,他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胸口,紧紧地压住,嘴巴里不停地咕噜,偶尔带着鼻音,好像在告诉我白天打预防针时多么害怕。”

五年前,儿子六个月大时打了预防针,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就做了这样一个动作。我们虽然不能用言语来沟通,但那一刻,我却因他对我的倾诉和需要而深深感动。

“我相信,上天让我经历这些挫折,必然是在考验我,又或者是在提醒我,不要沉浸在安逸的生活里。”

母亲生病的第一年 ,我无心上班,学生的评语里说我看上去每天都很不高兴。第二年,我努力学习教学方法,终于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有个学生在评语里写道,“这是我这个学期上的最有趣的一门课。”然而,学校却通知我,因为结构调整,我的职位取消了。简单讲,我失业了。本来以为很稳定的工作,犹豫着想要贪图安逸的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结果命运不让。

在读博士、继续找教职和回家带孩子之间,我选择了最后者。

不奢望自己还有多大的能耐流芳百世,也许我也不会是讲故事、写小说的料。但仅仅是这样,也可以留下我的生活,也许能让后人从这些点点滴滴中知道祖辈的生活,那么这样的记录也是有意义的。或许,我喜欢写作,仅仅是因为太珍爱自己、热爱生活了,所以想将我独特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定格下来。好像也不仅如此。我确实也想抒发对世界的理解和爱憎。

有点觉得幸运的是,在书店找到了一本书,叫做《The happiness project》,台湾版译名《我的快乐生活提案——过得还不错的一年》,作者记录了她一年来实践各种快乐法则的生活。这倒给了我不少安慰。因为我跟她的状态几乎是一模一样,人到中年,没有忧郁症,没有中年危机,但是不快乐。

写作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更好地看清自己。或许仅仅是过去的自己,那也是对将来的一个良好参照。又或许,即使最终仍看得不够清楚透彻,那也至少做过这样的努力。

 

02

带着犹豫、带着不自信、带着微弱的肯定,我断断续续地记录着我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自己。写作渐渐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慢慢忘记了“要成为作家”的“狂妄决心”,只是越来越想“成为自己”。我相信,写着字就是在写作,而写作是要把我带上回归自我的路,让我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手头的创意写作的书里,介绍了很多的写作方法,而最吸引我的就是自由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真是太棒了!对于一个喜欢写字,喜欢用文字来表达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自由的写作来得更酣畅淋漓呢?!小时候,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写句子,如何用华丽的词语,如何寻找“有意义”的主题。而自由写作,强调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写!

仅仅是写这个动作,就已经代表了所有写作的意义!

写出来的每个字,就好比那蚕从嘴里吐出的丝,一点一点,连成了线,又绕成了茧,终有一天会羽化成蝶。但,破蛹而出的不只是那蝶的色彩缤纷,更是一个全然不同的自我。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我的一个弟弟。每次想起他,我就想起他像两颗黑豆一样的眼睛。明亮,透着珍珠般的光泽,而眼神如湖水般总是荡漾着,闪着不安。那眼睛似乎总在问,你希望我做什么,我怎么做你就会喜欢我。他9岁来我家,一直到18岁,跟我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姨妈和姨夫在外面打工,所以他就来我家生活,也在老家上学。他来时,我已经在外求学,很少回家。他的存在,对我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直到有一个春节回家,他对着我大吼,叫我滚。一个孩子在叛逆期的无礼,我本不应该去计较。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像这个家的客人。我真的走了,躲在空无一人的学校看韩剧,度过了那个新年。

弟弟出生的那一年,我14岁。我跟小姨感情很好,我从小是小姨带大的。我本来答应要给她带孩子的,但是后来太贪玩,竟没有兑现诺言。只记得弟弟在盛夏出生,因为大人包得太严实,生出了很多的痱子,嘴巴里面都是溃疡。外婆就从老中医那里觅来凉粉,我和她一起把深褐色的粉末强行灌进他的嘴巴。他就哇哇哇的大哭。也还是要灌。

弟弟是我第一个看着出生和长大的婴儿,而我曾经也严肃地觉得我有照顾他的责任,因此对小姨做了郑重的承诺。而也许从违背诺言的那一刻开始,我对他一直怀着愧疚感。弟弟从小学习不好,长大后又抽烟、惹事。大人提起都是无奈地摇头。那时我便想起他那双眼睛。大概在四五岁的时候,他看着我时的那双眼睛,让我的心颤抖。

写弟弟的文章题目叫《黑豆》,十年前就已经在草稿上写下,可是三年前,刚开始动笔,就泪如雨下。我终于明白,我对他是怎样的一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从一个可爱的孩子,变成一个孤僻的少年,我为他感伤。而他又抢走了我母亲对我的注意力,让我在心中隐隐地恨。

如果不是三年前动笔,也许我永远也发现不了我内心对他的情感。也发现不了我是多么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写的意义吧。写的那一刻,我们便开始轻轻打开心门了,吱嘎吱嘎,也许还能听到门打开的声音。也许也觉得费力,不容易推开,要用脚跟抵着地去推。也许也觉得太暗,什么都看不清。甚至还会觉得有一股呛人的尘土飞来,伴随而来的也许还有痛,还有泪水。

然而,这的的确确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模糊却又清晰,像旧照片一样泛着黄,又像发生在昨日一样记忆犹新的世界。在那片黑暗里,在那片尘土里,有很多我们不曾在意的角落。写的时候,记忆一点点亮起来,过去被一点点描述,也被一点点重塑。过去的我们,一点点重现,也被一点点重建。

 

03

上个月,看了中国人民大学李华老师的创意写作著作《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她的文字,平淡、朴实,却真挚、感人。她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了创意写作艺术硕士,这是创意写作领域最高的学位。2005年回国,开始了创意写作的教学。书本记录了她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的实践。书中介绍了自由写作、影评写作、回应写作、回忆录写作、想象力写作、人物采访与报道等内容。第二章的核心内容介绍了如何进行回忆录写作。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老家探亲。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与家乡的久别重逢,激发了很多的好奇。书中娓娓道来写作所带来的内心故事的探索,也正契合了我写作背后的心理需求。看到书中李华老师写她的签证经历,写她童年与一只名叫冰冰的小狗的之间的感情,让我觉得写作变得简单起来,也很想按照她给出的方法,把更多童年以及过去的记忆找回来。

李华老师在书里具体介绍了些写回忆录的方法。比如书本第90页,介绍了用自由写作打开记忆的方法:

 

第一周,写下三段早年的记忆。可以是任何从你记事起直到小学毕业前的回忆。请以温柔的心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小孩子一样,每次写20分钟,至少写满一页A4纸。以下自由写作的方式供你参考。

第一次自由写作:放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在前面,给那时候的你写一封信。

第二次自由写作:以“我小的时候……”开头。

第三次自由写作:描述你小时候第一次旅行的经历。

……

第二周,再做三次20分钟的自由写作,可以写下你小学毕业后直到两年前的任何事。相信你在这个阶段,对自己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让自由写作更直接地打开你的回忆,让你的生命故事流淌出来。

很多时,我们总觉得回忆过去的事情,很浪漫也很老气,要等到阅历够了,年纪大了,有了闲暇了,再来好好整理。但其实,每周分三次,每次20分钟就够了。这是不是很神奇?甚至比我们每周、每天给地板拖地的时间还要少!

李华老师的指导非常清楚,也容易操作。回忆录的写作里,还介绍了如何修改,而想象力写作,人物采访报道的指导,更是给写作的展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最感人的部分,是最后大家把自己的故事朗读出来,与他人分享。当然,这部分并不勉强,自由写作本就是很个人的写作,不需要给任何人看。然而,当大家能够把心底里的故事拿出来分享,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在孤独寂寞的人生旅程里令人动容的互相取暖。

 

04

我一直以为写作引向的是一条作家之路,或者说小说家、纯文学作家的道路。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却渐渐发现,它引向的首先是一条自我发现的道路。写作时,我揭开了很多内心的伤痛,有些甚至是很多年都不曾觉得疼痛的回忆。然而,越是勇敢去面对,那些伤处也就越快愈合。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各种的纠结反复,对自己像剥洋葱般一层层的检视,也让我看到我自己作为一个人本身的复杂和矛盾。在回忆童年往事时,我就像是一个大姐姐般,聆听着年幼的自己,安慰着她,责怪着她,又拥抱着她。当我对自己的情感更加了解的时候,我竟也能更了解我的父母,我的爱人,我的孩子,以及生命中其他的人。

写作,给了我很多的力量。这些力量,其实都来自我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写作,只是帮助我更好地走近自己,看到更美好和有更多能力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我们被定义和重新定义。不管你是叱咤风云,还是温柔安静;在外太空,还是在热炕头,我们的故事都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自从开始写作后,很多朋友给了我很多建议,我很感动。确实,我曾深居简出,已经不太懂得世事的纷繁复杂,也不太懂得如何营销自己,更加不懂如何取悦人心。我最想做的,是跟更多人分享写作的益处。我能做的,便是用“写”这个行为,来盛情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从写作中找到心灵深处的故事,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