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每一个作家必须从自身寻找他的绝大部分素材。这个观点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读到与此相关的章节时总会发牢骚。然而这个问题必须要写,因为只有彻底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够澄清对究竟什么是“原创性”的误解。
▼
原创性不是模仿
伟大的作家的优点恰恰在于,他们拒绝像他们的模仿者那样谦卑地人云亦云。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视角,都传达出了自己对世界的描写。
他们的作品直接来自于没有偏离自我、没有经过扭曲的人格,像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直率而充满力量。
总有一些德莱塞的模仿者写的、似是而非的、仿冒的德莱塞式的小说,或者生硬的神秘的劳伦斯式的故事,根本没有学到D.H.劳伦斯作品的精髓;但是要说服那些缺乏自信的、对大作家充满崇拜的年轻作家,是极其困难的。
诚实:原创性的源泉
诚实是保持作品连贯性的最好源泉。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如果你清楚自己对生活中绝大多数主要问题的真正看法,你就能够写出诚实的、原创的并且是独一无二的故事。但是这些仅仅是“如果”,要想找到自己信念的根基,需要艰苦卓绝的挖掘。
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发现,一个初学者不愿意全神贯注于挖掘自己的思想,因为他对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很了解,他知道他今天的信仰不可能持续到明天还不改变。这让他处于一种观望等待的状态,他一直在等待最后智慧的到来。因为这种徘徊等待,他难以专心写作。当这成为一个真正困难的时候,而不简单是找一个神经官能症的借口无限期地推迟写作,一个作家就只能够写出粗略的大纲,写出一半故事却无法保证完成它,而很少能够写得更多了。
我们都需要继续成长,为了能够写下去,我们必须在目前已经建立的信仰的基础上写作。如果你不愿意诚实地写出你的观点,诚实地体现你目前的状态,尽管这也许远远不是你最终的信仰,你可能已经带着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抵达了你的临终之所,就像你二十岁时对宇宙的最终信念一样远未触及,而这世界依然尚未完成。
你不可剥夺的独特性
只要不是简单地、直截了当地传递信息——比如一张收据或一个公式,那么每一篇写作都是为了说服人。当你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你就是在说服你的读者,要他用你的眼睛看世界,要他同意你的看法,同意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情景,同意这个情景本质上是悲剧,或者另一个故事具有深刻的幽默感。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小说都是说服性的。作者的使命就是,强调所有的对这个世界富于想象力的表现,无论在何种程度上。
因为事实如此,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打算用在写作中的、生活中的大部分主要问题是什么,次要问题又是什么。
令人吃惊的结尾
当你安全地绕开模仿的陷阱,就会经常发现:为了努力做到原创,作家已经把他的故事又拉又拽,写成了怪兽模样。比如,他会在危急时刻穿插引起轰动的人或事,把结尾完全倒过来,让一个人物做本不该由他这种性格的人做的事,这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原创”这一上帝。他的故事可能从头到尾充斥着恐怖的场面,或者更罕见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
如果教师或编辑说这个故事不可信,作者一准会嘴里嘟囔道:“吸血鬼德拉库拉伯爵的故事”,或“凯瑟琳·诺里斯就是这么写的”。如果你告诉他,他也绝对不会相信,他没有达到好故事的最低要求:作为作者他没有真实连贯地表现出,在这个世界里此类事情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会发生。而他所模仿的作家肯定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