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对立的伪定律

创意写作坊2个月前发布 李冰
3 00

 

叙述者是一个人物,因此,无论是否以第一人称写作,你必须将叙述者当作一个人物来对待。不要相信那些关于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对立的伪定律。事实上,你用第一人称写作达到的任何效果,用第三人称也能达到;反之亦然。

 

例如,加缪的《局外人》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来增进所谓的“亲切感”。以下面场景为例,第一人称叙述者赶到殡仪馆,他死去的母亲正躺在那里:

 

那时候,管理员正好赶来,他气喘吁吁,很明显是一路跑来的。

“盖子之前是盖着的,但是有人告诉我,你来的时候要打开,让你看看她。”

他正准备往棺木那边走去,我告诉他不用如此。

“呃?什么意思?”他大声说道,“你不想让我……”

“是的。”我说。

他把螺丝刀放回口袋,然后盯着我。那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不应该说“是的”,因而觉得更加尴尬。他瞅了我一会儿,然后问道:“为什么不?”并不是诘问的语气,他只是想知道原因。

“嗯……我真的说不上来。”我回答道。

他开始抚弄色的胡须,然后,眼睛看着别处,轻轻地说道:“我理解。”

我们再来看看将其换成第三人称叙述之后的效果:

 

那时候,管理员正好赶来,他气喘吁吁,很明显是一路跑来的。

“盖子之前是盖着的,但是有人告诉我,你来的时候要打开,让你看看她。”

他们正准备往棺木那边走去,莫索特告诉他不用如此。

“呃?什么意思?”管理员大声说道,“你不想让我……”

“是的。”莫索特说。

管理员把螺丝刀放回口袋,然后盯着莫索特。那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不应该说“是的”,因而觉得更加尴尬。管理员瞅了莫索特一会儿,然后问道:“为什么不?”并不是诘问的语气,莫索特想,他也许只是想知道原因。

“嗯……我真的说不上来。”莫索特回答道。

管理员开始抚弄白色的胡须,然后,眼睛并没有看着莫索特,轻轻地说道:

“我理解。”

注意了,“亲切感”可有失分毫?真可惜,半分未损。第一人称叙述所体现的笨拙和痛苦,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也被完全表现出来。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我们从一个亲切感稍弱的方向开始,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斯蒂芬·金的小说《魔女嘉莉》为例:

 

他探过身来开始吻她,双手用力地在她身上滑动,从腰一直摸到胸部。他的呼吸夹杂着烟草味儿,还混着剃须膏和汗味儿。她终于挣脱出来,低头看着自己,大口喘着气。现在毛衣上油渍和泥土沾了一身,在乔丹·马什商店花的 27.5美元就成了擦车布。她感到强烈的、近乎痛苦的刺激。

好吧,我们把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根据“第一人称亲切感的表现力更强”这一理论,下文风格应该更亲切才对

 

他探过身来开始吻我,双手用力地在我身上滑动,从腰一直摸到胸部。他的呼吸夹杂着烟草味儿,还混着剃须膏和汗味儿。我终于挣脱出来,低头看着自己,大口喘着气。现在毛衣上油渍和泥土沾了一身,在乔丹·马什商店花的 27.5美元就成了擦车布。我感到强烈的、近乎痛苦的刺激。

这样调换一点都不费力,“混着……味儿” 这些词应该删掉,因为它们不会出现在我的字典里。但是,两个版本给读者传达的小说价值是一样的,转换成第一人称叙述之后,亲切感也没有增加。

 

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所谓的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更亲切、更富色彩的定律毫无根据。事实上,不管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能实现小说的价值观、表现亲密感、渲染气氛、烘托色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